精准医学再进一步!北京高博医院淋巴瘤CD30定量化检测病理读片研讨会(第1期)圆满召开
2025年10月23日,由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北京高博医院共同主办的“淋巴瘤CD30定量化检测病理读片研讨会(第1期)”成功举行。本次大会聚焦CD30在T细胞淋巴瘤(T-NHL)中的精准定量判读,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吸引了来自北京多家三甲医院的病理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
大会由北京高博医院病理科执行主任郭丽改担任主持,高博医学诊断中心学科带头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高子芬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辞。高子芬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CD30作为淋巴瘤诊断中的重要标记,其表达的精准判读对临床后续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推动AI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规范化应用,实现从经验判读向智能定量的跨越。


AI赋能病理诊断:
从人工判读到智能定量
会议第一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冯晓莉主持。北京高博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白雪娟带来《利用AI技术科学评价CD30表达》的主题报告。她指出,传统显微镜下人工判读CD30表达面临多重挑战,包括IHC染色流程缺乏统一标准、染色结果判读主观性强、阳性细胞识别困难、细胞异质性大及阈值设定不一等问题。白雪娟强调,CD30的精准定量判读须依托数字病理平台结合AI技术,实现标准化、可重复、可量化的智能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随后,北京高博医院病理科医师左晓娜通过《三例T-NHL CD30表达的精准评价》进行实战分享,现场展示三例T细胞淋巴瘤病例,由现场专家进行CD30切片染色判读,结合AI平台分析结果,对比人工判读与AI定量的差异,深入剖析AI在阳性细胞识别、定量计数及阈值设定中的优势与局限。

在讨论环节,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刘宏艳、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张燕林、北京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张劲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王丹丹、航天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李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陈定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李佳等多位病理专家围绕“不同免疫组化平台染色结果差异”“抗体选择对判读影响”“AI模型泛化”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AI技术的应用需建立在统一染色标准与质控体系之上,同时应提升AI模型对多样化切片的适应性。


现场阅片实战:
人工+AI双轨并行
会议第二环节为“现场PTCL阅片与CD30人工和AI评价”实战环节,继续由北京高博医院病理科执行主任郭丽改主持。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王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孙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刘翠苓、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病理科主任李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农琳、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赵晓丽等专家组成阅片小组,现场对多例PTCL病例进行人工判读,并与AI平台分析结果进行比对。



专家们围绕“AI对阳性细胞的识别能力”“如何设定合理的阳性阈值”“AI对不同染色强度区域识别情况”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实战结果显示,AI在阳性细胞计数、区域识别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率优势,但在面对染色不均、背景复杂等情况时仍需人工复核与修正,强调“人机协同”是未来病理诊断的重要方向。
大会总结:
推动标准化建设,共建智能病理生态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高子芬进行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读片讨论会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交流,更是一次理念的更新。CD30的精准定量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AI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落地应用,建立统一标准,提升诊断质量,真正实现‘精准病理’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本次大会的圆满召开,标志着北京高博医院在淋巴瘤病理诊断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推动我国数字病理与AI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